前不久,无锡海关通关科工作人员在整理企业报关流转单号时,惊讶地发现,一种“小众”的贸易方式正在进出口企业中迅速“走红”:上半年,企业办理暂时进出境的单子数猛增至去年同期的5倍有余,累计减免关税、增值税约1492万元。“海关行政审批‘一个窗口’释放出的改革红利,与企业节约成本的渴求相得益彰,两者碰撞出亮眼的‘火花’,外贸企业得以轻装疾行。”无锡海关相关人士表示。
据介绍,去年6月,无锡海关将分散在各业务点的八项审批事项集中到“一个窗口”,暂时进出境货物审批是其中一项,指经海关批准,货物可暂时进出关境,并应在规定6个月内,按照原装复运出境、进境,按规定适用于货样、盛装货物的容器、表演、比赛用品等等。“暂时进出境物品一般是免征进口关税的,只需提交相当于税款的保证金即可。”无锡海关通关科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种贸易方式其实早已有之,只是一些企业对于详细规定不甚了解,更有不少企业对传统行政审批“望而生畏”,担心时间长、手续烦,宁可咬咬牙放弃该项优惠方式,而选择正常缴纳关税进口。因此,这项有助于企业“降成本”的业务面临不冷不热的尴尬:2015年1至6月,无锡海关共办理暂时进出境347条记录,减免关税、增值税约362万元。
徐芝梅介绍,无锡海关“一个窗口”改革,明确界定出业务受理的“起点”及“终点”,企业对照相应的条件网上提交资料,一次性被告知是否符合资质,一旦拿到受理单,心中就笃笃定定:以前是法定20天,现在6个工作日内就能获取行政许可。
行政审批的“瘦身”,换来的是企业活力的释放。一家专注于汽车轮胎制造的企业关务告诉记者,公司每个月都有橡胶材料进口,申请暂时进出境之后,通过向国外供应商“租用”集装箱,每月可节省5万元的税金,集装箱复运到供货商处可循环利用,假如直接购买箱子,不仅要支付货款、缴纳相应税金,还要由公司承担运费,平白增加不少开支。对于企业办理报关业务的转向,无锡外代报关公司关务主管黄渺洁感受鲜明:“行政审批时效大大缩短,审批进程网上可见,企业不再畏难,每个月都有企业前来咨询暂时进出境,经手的一家日企同类业务同比增长了350%。”
数据显示,今年1至6月,无锡海关共办理暂时进出境2149条记录,审批货值约6487万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312%,减免的关税、增值税为去年同期的4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