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民间投资遭遇困厄的时刻,一向攻坚克难、不甘落后的江苏企业家们扛起了大旗——昨天,首期注册资本86亿元、江苏唯一的省级民营资本投资公司江苏民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苏民投”)正式成立。我市红豆集团、扬子江船厂、澄星实业、中超控股、远东控股等5家企业成为苏民投首批股东,数量在省内各市中名列第一。
早在2014年,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大型投资集团——中民投横空出世,它在投资、产业升级上频频出手,成为国内民营资本抱团运营的典型样本,我市红豆集团等成为其股东。随之,浙民投、厦民投、渝民投等省级民投纷纷成立,分别在各自领域大显身手,而实力雄厚、条件优越的江苏民营经济却迟迟未有动静。
“相比浙商的抱团作战,苏商显得有点松散。”红豆集团董事局联席主席周海江坦率地说,江苏不少企业都遇到了投资行为分散,金融杠杆运用不充分,信息来源渠道单一,开展跨省、跨境并购重组的能力比较弱,资本实力差等问题,不少项目民企想接,却因为种种原因“吃不下”,丧失了眼门前的机遇。
对此,中超控股董事长杨飞也深有体会。“像一些PPP项目,一些民企想做又没有这个资金实力,怎么办?苏民投就可以来进行操作。”杨飞说,眼下国内正在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,一些垄断领域正逐步放开,苏民投将在参与国企改制、金融企业改革等领域获得一些“绿灯”,并通过自身灵活创新的模式和机制来整合各类资源。
“本来就和一些企业家同在某些商会组织里,但那都是比较松散的,这次大家一起来搞苏民投,就像一起抚育了一个孩子。”杨飞表示,不光是志同道合,苏民投的股东结构也显示出了创新之处:股东最高出资额不能超过10亿元,没有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大股东,杨飞说,这样就防止了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,股东除了收益外,将以服务企业为主,没有什么特权,这无形中也折射出苏商在合作过程中理性、规范的一面。
在苏民投的股东构成中,大多为实体企业或从实体企业发家。扬子江造船集团董事长任元林表示,眼下银行放贷一般要见到有具体落地的项目,而且对一些轻资产的公司往往“低看一眼”。因此,苏民投成立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通过灵活的机制投资服务中小企业,特别是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,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。作为股东,也会积极给苏民投这个平台推荐好的项目,让更多有潜质的企业享受到新平台带来的红利。
苏民投这次来无锡落户,除了因为发起人以无锡企业居多等因素外,还缘于无锡强劲的民间投资热潮。数据显示,2005年-2015年,无锡民营资本累计完成投资1.97万亿元,年均增长14.2%,总体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长水平,民间投资始终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。苏民投董事长黄东峰表示,促进经济发展,单个大企业会有导向作用,但一般倾向关注单个产业链,而整体联合起来发挥作用更大。
“近期的重点在于金融企业、上市公司以及并购重组。目前处于刚开始和成长阶段,下一步注册资本会扩大到200亿元,会吸收江苏苏中苏北地区的民企加入。”黄东峰说。